h_01
logo b_1
logo
empty5
empty5
 
empty5
empty5
empty5
empty5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empty5
empty30
empty5
  全能運動活動    
  2021-10  
 
 
 
1. 運動催眠減壓工作坊
Sports Hypnosis Stress Reliever Work Shop for Runners 2021
 
日期:2021年10月17日(星期五)
時間:1900-2200
地點:香港疼痛醫學中心 @Multisports
中環德輔道中54-58 號中環李錦記13樓1301室

內容:
催眠簡介
接受建議能力測試
催眠深度
體驗(運動)催眠
學習自我催眠
頒發工作坊証書
(*適合任何精神健康有興趣人士)
2. 戶外運動催眠工作坊

日期:2021年10月16日(星期六)
時間:1100-1400
地點:香港區的郊野公園

內容:
熱身運動
練習想像能力越野跑五感
越野跑步往特定地點
練習呼吸法
體驗(運動)
自我催眠
感受及吸收大自然正能量
頒發工作坊証書
(*只適合精神健康及有參與長跑比賽人士參加,敬請留意!) 請穿著運動服及運動跑鞋較佳。
     
 
   
  2021-07-06  
  【Think Big】第一次上兒童節目Think Big 做訪問,可以分享攀山經驗和經歷給小朋友,以及了解世界最高的冰川溶化問題如何影響全世界。 | TVB 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   
     
  2021-04-23  
  【乘風破浪】志風號歷奇從內向學員變健談教練 外展生涯難忘秒速制服船上斬人事件 | topick.hket.com  
   
  ▲ 黃偉建是前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教練,從參與志風號的過程中,改變了他的人生。  
     
  志風號是香港唯一一艘雙高桅遠洋訓練帆船,自1980年下水開始至2000年退役,曾搭載逾萬名訓練員和參加者,從中激發參加者潛能,了解自我。

黃偉建是前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教練,首次參加外展以至在外展訓練學校最後工作幾年,都與「志風號」結下不解緣,在船上的磨練,令他受用一生。

大自然一直是黃偉建的另一個教室。「我自小參與戶外訓練,中一、二時朋友叫我參加民安隊少年團,我一口答允,政府有資助買制服,做服務還有少許車馬費。」來自徙置區的訥言內向小子自此生活變得充實,參與不同戶外訓練,上山下海、學步操,還要當「山火更」,即是假日到郊外巡邏,提醒遊人小心山火、勿亂棄置垃圾,受感染下他對郊野環境培養了責任感。
 
   
  ▲ 黃偉建跟學員說得最多的金句是:環境是你改變不了的,先改變自己的心態,也是他為人處世的座右銘。(曾耀輝攝)  
     
  熱外戶外運動,他考取了拯溺牌,畢業後到香港半島酒店任職救生員,在民安隊隊友邀請下,黃偉建參加了一個由外展訓練學校舉辦的海外18天課程,從日本鹿兒島駕駛遠洋帆船「志風號」返回香港。「一聽已滿有興趣,把如此大型的帆船駛回香港,興奮不已。試問在香港,那會讓你駕駛帆船飄洋過海,機會簡直是夢寐以求。」  
     
  首次參加外展訓練  
  當年二十出頭的他,與不相識的隊員在船上齊齊受訓和合作18天。在日本要到原始森林遠足露營、接受訓練,也到了宮古島作文化交流。船上接近40人,12人加教練為一組共3組,還有船長、大伙(副船長)、大車(機械工程師)、水手長和廚師。

「船一啟航,便需24小時運作,學習與船長船員溝通、升帆、清潔甲板、船艙及洗手間、掌舵甚至跟隨廚師煮飯,每部分大家輪流協作,挑戰不少。出到公海襲來的風浪高至幾十呎,像電影中的情節絕無誇張,暈船是司空見慣的事。」在逆境中硬?頭皮面對,對他而言是很大得?,使意志變得強大。
 
   
  ▲ 晚餐時間到了!(被訪者提供)  
   
  ▲ 與同事在「志風號」合照。(被訪者提供).  
     
  辭退半島救生員工作  
  旅程結束,從船上回到陸地,黃偉建的思緒卻沒有「腳踏實地」飄到老遠,腦海中不斷回味海上的日子。「經歷過在戶外生活過,對個人改變和收獲很大,這些訓練和體驗在學校從未試過。重回工作崗位,身處五星級酒店太安逸,開始覺得工作沉悶,衝擊過後思考未來發展路向。」於是同一年他決定再次出走,參加另一個18天尼泊爾外展訓練課程,到蘇魯高原登山遠足,並徒步登上4,000多米高原的村莊,探訪當地居民和幫忙興建學校。

課程到尾聲,總教練與他坐? 遠眺珠穆朗瑪峰,?練知他對戶外訓練興趣濃厚,席間問他可有興趣加入外展訓練學校執教,黃偉建經過考慮後,回港後向酒店請辭,1998年初正式加入外展訓練行列。
 
     
  與風浪搏鬥  
  當時求才若渴,他接受培訓一個月後即正式帶班,外展訓練學校當時在香港有3大基地,包括大網仔、往灣洲以及「志風號」,未到一年,他被安排登上「志風號」,先跟資深教練學習,然後獨挑大樑教班。

揚帆出海,驚險事多不勝數,黃偉建說每次駛往南中國海朝?菲律賓航行時,必遭遇大風浪,因多是冬天往菲律賓,「志風號」每次都是與風浪搏鬥,風速動輒四十幾海浬。「未曾經歷過的學員都會感到辛苦,作為教練,要告知學員在逆境下也要繼續。每次對教練來說都是功力的考驗,把帆船工作一無所知的學員,教至熟練懂走位,至駕船回港,彼此也是挑。」
 
   
  ▲ 學員時期以海水沖涼。(被訪者提供)  
     
  學員跌進海中、風急浪湧撞穿頭也非罕見,需馬上進行急救。「受傷難免,就如拉帆,個個也把手弄到起枕。」又有一次晚上當更,雷電交加、海上翻起巨浪,船頭差不多直插深海。此時船長命令黃偉建與學員當更的一組上桅桿升起一塊未起的帆,藉以穩定船身,但其時眾人已嘔吐至倒地,惟有他找一個未倒下仍有知覺的學員硬著頭皮,爬上桅桿頂上再把帆落下,足足熬足一晚,終於把帆展開。  
     
  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員  
  參加外展訓練的學員來自五湖四海,由8歲小學生至中學大學生、邊緣青少年、傷健、戒毒和更生人士,以至企業機構高級行政人員也有。也會與社福界、社企、懲教署、男女童院的更生人士,或由社工轉介一些街童參與課程,讓年青人接受訓練,增加使命和責任感,重拾人生目標。

「無論是邊青抑或街童,我們都不會標籤他,會視為一般學員。他們一上船,除非跳船,否則無處可逃。在戶外陌生的環境下,往往能同化自己或被人同化,服從大自然服從教練,方能生存。」當然知道學員背景,教練會施行不同手法,建立他們自信心,進行團隊合作。

確有年輕學員坐在一旁,不聽指示,起帆不做、煮飯不依,但外展訓練至少一星期至10天,總不能一直採不積極態度。「始終要找事做,做得好得到讚賞,建立自信。見人玩得開心,自己也投入其中,心態會有改變,了解與人合作和付出,能讓事情改變。」
 
   
  ▲ 在外展訓練中,他接觸的學員不少是年青人。(被訪者提供)  
     
  揮刀斬人驚險事件  
  一群人性格各異,在船上多天,有爭拗甚至大打出手是常事。他憶述:有一日正在起帆位工作時,聽到甲板傳來吵罵聲,有隊員衝入廚房拿起菜刀威脅要斬其他人,黃偉建見狀,馬上從桅桿上一躍而下將之按下制服,使之冷靜,是教練生涯中一樁難忘事。

「很多時這些年青人因被標籤懶惰、學壞、反叛,又得不到身邊人的認同,教他們待人處世、確立人生目標,自然會有所迷失。他們其實都不壞,只是找不到機會或機遇發揮。與大自然搏鬥,一個浪湧來,你依然安然無事處理,換到在生活環境,有何困難解決不到?經過外展訓練後,眼界也開闊多了。」

在「志風號」三年多,在千禧年「志風號」退役。「在船上工作,像在少林寺般,但『志風號』維修費用高昂,難以維持成本,無奈要出售。」

外展工作影響了黃偉建,他作為教練也啟發了不少人。離開外展訓練學校後,他發展自己事業,主要做戶外培訓,如企業培訓、team building以及舉行講座,也有教跑步、獨木舟、山藝、越野跑等。他說現時工作以說話為主,由朝說到晚,小時候內向寡言的小伙子,確實一百八十度改變。
 
  Website:  
   
   
  2021-04-19  
  避唔到,一齊捱! | AM730  
 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的志風號,曾是叱吒一時的外展訓練船,在1981年啟航,2000年退役,「孕育」逾萬學員。20年過去,志風號早已出售且沉沒,但一班時任教練、船員及學員,決意在香港的動盪時刻,斥資出書分享船上經歷及得著,希望勉勵港人在風浪及逆境中,不要氣餒,保持信心「再起飛」。  
   
  在剛過去的星期天,參加了香港歷奇輔導學會舉辦的實體講座,出席的四位講者介紹他們集資在年初出版的書《志風號》,原來「志風號」是一艘雙高桅遠洋帆船,是香港外展訓練學校在1981 - 2000年期間作訓練用途的船隻,而書本是紀錄當年在船上發生的點滴,當中的文字相片除了揭開不同年代隨船教練、學員、船員的珍貴回憶外,亦希望書中呈現的故事及外展訓練的精神能輸出正能量,有助香港人面對當下。

「野外歷奇教育」是筆者進修博士課程歷時8年的研究論文課題,縱使無緣踏上《志風號》的旅程,對本土的野外歷奇教育歷史亦聽得津津有味。相對傳統的課堂教育模式,野外歷奇教育相對是高成本的,但其效益回報亦可是倍計的,例如筆者在星期天聽的講座,有來自1986年《志風號》的學員,親身到現場分享令其畢身難忘亦很受用的經歷,這大概也是體驗式教育 (Experiential Education) 的價值,當學習是如美國哲學家與教育家杜威 (John Dewey) 所提出的,從自身身體力行 (learning by doing) 而不是純粹接受別人講解而得到的,那記憶及學習才更深刻。

近年香港社會急速轉變,風高浪急的環境下愈來愈多香港人欲離開這條船,從基因進化所承傳血脈裡的逃生本能的確無可口非,但《志風號》的講者指出在船上的每一位乘員,無論天氣如何,無論身份能力如何,整個團隊都需要去處理問題而不可能選擇自己逃跑,因此整個海上旅程其實是反複身體力行去面對難關、練習解難,若然一個人做錯了,也會影響整個團隊,這種惡果(如迷路)全隊人都要承受的情景,是傳統的課堂教育大多缺乏的,因此漫長的外展訓練課程更容易快速建立溝通能力、解難能力、抗逆力、不屈不撓的毅力、團隊互助精神。而另一個歷奇教育過程中獨有的特色,是冒險的元素,即表示學員需要嘗試的某個目標、會有可能成功、亦有可能失敗,但重點是他們需要面對未知的勇氣,嘗試步出自身的舒適圈,達至推動成長的目標。這種與別不同的體驗教育,可以讓學員更看清自己,而當中產生的轉變,若帶領的教練或導師在過程中可以適時又技巧地指點、引導反思,便能讓學員把學習深化,應用至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,例如當日學會不離不棄的決心態度不獨是指對《志風號》那條船及船上的隊友,還可以包括今時今日風雨飄搖的香港,如果極權這個巨大漩渦是避唔到,便選擇跟同坐一條船的手足一齊戰鬥一齊捱!
 
  Website:  
   
  2021-01-25  
  外展訓練船志風號退役廿載 前教練夾資出書 勉港人風浪中別氣餒 | 香港01  
  香港外展訓練學校的志風號,曾是叱吒一時的外展訓練船,在1981年啟航,2000年退役,「孕育」逾萬學員。20年過去,志風號早已出售且沉沒,但一班時任教練、船員及學員,決意在香港的動盪時刻,斥資出書分享船上經歷及得著,希望勉勵港人在風浪及逆境中,不要氣餒,保持信心「再起飛」。  
   
  每次36參加者上船  
  須學習適應船上生活 志風號退役20週年,十多位志風號前教練、前船長及前校長,花一年多時間合撰《志風號:外展精神的?籃》一書,記下為青少年提供外展訓練機會,培訓他們發展領導才能的點滴,希望將教導他人成長及跳出舒適區的經歷分享,勉勵港人在風浪及逆境中別氣餒。

志風號是賽馬會在1970年代捐款建造,由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擁有,負責提供海上訓練。除船長及數名船員外,志風號每次會安排約36名參加者上船,平均分三隊,每隊設一名教練,去程參加者須學習適應船上生活及航行事宜,回程時由學員負責分工,多年來「孕育」逾萬名學員。

 
  「亂世見真章」認識自己、發掘優缺點  
  大海多變,風浪難料,船上旅程不時都有驚心動魄的畫面,《志風號》編委之一的葉志成直言「亂世見真章」,在危難中更能將自己的優點、缺點都看得通透,亦看到人性,「有人會以暈船為由,坐在一旁休息,但亦有團友會堅持崗位,極端天氣及情況下,人性更真實。」同屬編委的李智明亦形容,志風號是讓參加者更認識自己、發掘優缺點的工具。

翻起大浪,甚至海水入船艙,誰又能獨善其身?葉志成最大的體會是:「即使天氣(外在環境)不好,也要自尋出路,令自己可以生存下去。你不可以不理會、不作任何行動,但結果要一起承擔,船有事,大家都有危險。」
 
   
  另一編委黃偉建,當年在五星級酒店做救生員,偶然機會下認識志風號,以學員身參與其中,深受感動,「原來只要保持意志,差的環境中更可發揮人的極限能力」,啟發他不停步挑戰自己,參與其他體驗旅程,並投身成為外展訓練教練:「旅程中會承受壓力,適應環境轉變,但那18天是改變一生,認識自己更深,有當年被社工半呃半哄上船的邊青學員,多年後偶遇,都很感激當時船上的訓練。」  
     
  修例風波、疫情、國安法 須轉變心態、轉化逆境為動力  
  籌備出書期間,先後經歷反修例風波及疫情,葉志成寄語港人團結及做好本份,在逆境中等待順境來臨;黃偉建則認為,「無人知明天有無風暴、雷擊、海龍捲,但都要抱著正面心態,發掘自己的潛能」,他建議港人多歷練及裝備自己,「經歷修例風波、疫情,都在意料之外,再有國安法,幾乎停頓,疫情下失業等,即使選擇移民,都避不到疫情,無人可以倖免,所以要歷練,加強自己的意志......因應社會大氣候及外圍條件開始轉變,自己要分析狀況,做好準備轉型、轉變心態,將逆境轉化為對抗的動力。」  
  Website:  
   
   
  2021-03-10  
  獨行飛鵝山|攀山專家料事主迷路 難度超越星級 | 蘋果日報  
  獨行飛鵝山自殺崖的退休保險經紀余國強,失蹤一日,今日下午被搜救隊發現在佇鷹石附近,昏迷送院,惟搶救後惜告不治。有攀山專家指,發現余的位置並非正常山路,而且「超越星級」,不排除他迷路才會去到該處。 曾經成功登上珠峰的資深攀山及長跑專家黃偉建(Kin Sir)表示,據報發現事主的...  
   
  獨行飛鵝山自殺崖的退休保險經紀余國強,失蹤一日,今日下午被搜救隊發現在佇鷹石附近,昏迷送院,惟搶救後惜告不治。有攀山專家指,發現余的位置並非正常山路,而且「超越星級」,不排除他迷路才會去到該處。 曾經成功登上珠峰的資深攀山及長跑專家黃偉建(Kin Sir)表示,據報發現事主的地點叫佇鷹石(靈鷹石),又名鵝肚坑,該度已經超越了星級以上,因為要爬。」Kin Sir估計,事主若到自殺崖的話,可能先到奇石,再由奇石爬向鵝坑棧道。而近日下過雨,山野間大霧,有機會迷路而輾轉走錯路,「普通遊人唔會行去該位置,那兒上山唔難,但落山就好危險。」

Kin Sir表示,飛鵝山自殺崖以風景優美見稱,天朗氣清的時候,視野廣闊,可以在崖頂向下望見佇鷹石等位置。不過其實相距數百米,他估計:「應該是迷路,搵路行返落山時行錯。因為呢兩日落過雨,野草生得好快,一場雨已經令山勢改變得好快,好多路都隱閉。」

行山要量力而為 Kin Sir續說,疫情困擾下,不少市民變成「山系」一族,紛紛走到郊外「避疫」,希望呼吸新鮮空氣,行山幾乎成為部份人的日常,有益新心,是很多家庭假日指定活動之一。因此,網上亦出現很多行山群組提供相關資訊,可是每個人體能有差異,所謂甲之熊掌、乙之砒霜。Kin Sir強調,行山一定要量力而為,別輕易挑戰網上的所謂「考牌路線」,「坊間有些山友,行過一次就帶其他人行,但其實佢地未必有專業知識,同埋山勢會因環境而改變,你行過一次,唔代表下一次你會記得返條路。」不建議山友隨便帶路。

雖然香港山野在外國眼中屬迷你版,高山都只是幾百米,但正正因為這樣,容易出現迷路的風險,故此特別提醒市民,做任何運動都不能獨自進行,「其實200米以下已經好多密林,入去都望唔到好遠,好易會迷路。」

近年本港多次出現行山意外,去年全年已有19人在山上喪命,而今次發生事故的自殺崖,過去亦曾發生多宗受傷及死亡意外。
 
   
   
 

2021-03-08

 
  呢個係香港電影節 無限量挑選的戲(CRUX結)  
  係 紀實 documentary 電影,記綠黎志偉精英 攀石 運動員重受傷,半身不遂 癱瘓後,他的運動界朋友怎樣幫助他在三年後達成夢想攀上獅子山 夢想,中間困難重重,幫手的朋友員帶他上山也很辛苦, 但只係拍出大家勇敢面對樂觀 , 盡顯出香港人 真正獅子山精神 ,互助互愛,不計回報, 朋友親人之間的情

套片在世界過去 六年獲得 七至八個documentary獎項 非常推介此片,一家大細都適合看! 本來呢套片要上網付款才可收看, 不能公開放映(as charity funded) , 所以今屆藝術節 在賽馬會基金資助no limits 特別挑選作公開免費播放, 放到四月頭就完結 用線連繫到電視機 , 家人一起睇, 或在教會其實也可放給不同歲數人士觀看. 細路仔都適合看,好勵志。

同埋明白朋友互相幫助,不計辛苦回報的重要。 這是香港人 互助互愛 精神 可以約埋朋友在投影或者電影院setting 或者公司睇會開心些. 因為螢幕大有音響,個效果會震撼好多, 兩首主題曲音樂都好好聽
 
   
   
   
 

《結CRUX》

網上節目
開始登記日期:2021 年 2 月 9 日(二)上午 10 時
播放日期:2021 年 3 月 8 日(一)上午 10 時 至 3月 31 日(三)晚上 11 時
節目長約 1 小時 30 分鐘
粵語對白,附中文口述影像及中、英文字幕
https://www.nolimits.hk/zh-hant/view/crux/
 
   
  2018-06-13  
 
父親節:
三個港爸攀珠峰分享會 耐力運動講座
 
地點:
香港溫莎公爵
社會服務大廈1樓禮堂
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 號, 灣仔
 
日期:
2018年6月13日(星期三)
時間:19:30~ 21:30
 
 
   
 
  2016-07-18  
 
HKPMC Summer SUMMER COURSE
"跑步& 行山 越野跑" 講座系列
 
炎炎夏日,是各跑手的暑期休息、消暑的佳節,以放鬆的心情迎接盛夏。想為下個賽季做好預備?唔想浪費這段時間?香港疼痛醫學中心特別安排了一系列針對跑步 & 行山,越野跑的夏日講座。
當中有超過10堂講座,涵蓋了運動飲食、跑姿分析、科學理論、傷患預防、賽事分享、賽事支援隊要點、賽事舉辦要點等等。
由香港疼痛醫學中心誠邀專業物理治療師、專科醫生及專項教練主講,另舉行練習,讓各位跑手可在抖暑之餘又可進修,一舉數得。


   
 
   
    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    
         
empty30
     
e© 版權所有。香港疼痛醫學中心 。不得轉載
tl tl